{{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日前,创维发布品牌维权声明,指责拼多多所售“创维先锋”、创维云视TV、创维e家等,涉嫌假冒。伴随“拼多多”事件的不断发酵,知名商标与“山寨品牌”之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事实上,不少知名企业早已未雨绸缪,注册了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标。
企业在商标注册上“山寨”自己非个例
可口可乐注册了“雷碧”、老干妈注册了“老干爹”、阿里巴巴注册了“阿里爸爸”……近期一些“雷人”商标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网友说:我才知道,雷碧这个商标是雪碧为了防止山寨注册的。然后随手查了一查,发现还不止是可口可乐这一家。
根据查询信息显示,知名企业注册自己品牌“山寨”商标的情况并非个案。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为保护自己的商标,注册了大灰兔、大黑兔、金兔等十几个近似商标。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共计持有2064个商标,除了众人所知的“五粮液”外,该公司还注册了“六粮液”“七粮液”“八粮液”等。
而最近刚刚进入外卖市场的星巴克,在注册商标上也是不遗余力。除了“辛巴克”“新巴克”“兴巴克”“星巴特”等读音近似商标外,星巴克还注册了“三巴克”“生巴克”“巴克”“星巴”“星克”等在文字上相近的商标。
“山寨”自己是“防御性商标”策略
事实上,一些大企业大品牌往往会注册一些看似“山寨”、其实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特别是近似性的商标,业内称之为“防御性”注册。
专业人士指出,这是出于对自己品牌的保护。例如,阿里巴巴除了注册自己的商标外,也注册了不少近似商标:阿里妈妈,阿里爸爸等等;小米公司为防止“傍品牌”,主动把蓝米、紫米、桔米,甚至连爆米花、虾米等都注册了。
根据《商标法》规定,一般原则是“注册在先”,谁先注册商标,法律保护谁。尽管也有例外,比如《商标法》第31条“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但总体来看,从维权角度来说,一旦商标被其他企业“注册在先”,再要维权,举证责任、诉讼维权等成本相对更大。因此,很多大型企业采取了注册“防御性商标”的策略。
“防御性商标”注册有利有弊
一些品牌企业为了保护商标会进行防御性注册,这种防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对于核心品牌,除了主流业务的产品类别之外,在其它类别上也进行注册,也就是说尽管目前还没有其它领域的业务开展,但不排除未来有可能进军相关领域;另一种防御,除了直接注册核心品牌商标之外,还注册有一定近似性的商标。比较来看,后者的注册方式,也就是近似性商标注册的防御性更强,可以防止其他人注册有近似性的商标,导致与企业原有商标混淆或不易辨别。
所谓防御性注册有利也有弊,其中较为直接的不利因素首先是注册得过多会提高商标注册成本。另外,一些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长期不使用,也有可能被撤销。主要是因为商标资源是有限的,注册不用其实是浪费。根据《商标法》相关规定,连续三年不使用的闲置商标,在有其他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则该注册有可能被撤销。
因此,建议采取常规的商标保护方式,注意进行日常品牌监测,包括竞争对手与品牌相关的市场监测,以及竞品商标动态的跟踪,一旦发现被仿冒的可能风险,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阻止和维权。
我国去年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01万件
当前,中国企业对于“品牌保护、注册先行”的意识日益增强。我国市场主体商标注册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574.8万件,比上年增长55.72%;网上申请489.7万件,占申请总量的85%。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对认定具有明显主观恶意的商标申请采取提前审查、并案集中审查和从严适用法律等措施,坚决遏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恶意注册行为。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3.01万件,涉案金额3.65亿元,罚没金额4.7亿元。
总之,保护企业的商标并非一定要山寨自己的商标,建议还是通过品牌监测,不占用商标资源的方式保护品牌。